文|犀牛娛樂 胖部
編輯|樸芳
歷經此前兩年的降溫,這屆虎撲女神大賽又火了。
在此前的16進8淘汰賽中,戰鷹在與倪妮的PK中打出了43.08萬票的單場最高成績,打破最快破1萬到43萬的所有紀錄,制造該賽事史上單場得票紀錄、最大分差紀錄,目前來看大概率將最終淘汰劉亦菲(上輪投票10.89萬)登頂。在此前32進16比賽中,她還以17.6萬票淘汰了5.8萬票的鄧紫棋。
而網速慢的朋友,或許還在搜:誰是戰鷹?
從今年1月登上B站主播榜第一,到在B站上也成為切片滿天飛的紅人,再到如今在虎撲女神大賽中異軍突起,戰鷹在大約半年內,成為互聯網空間又一超級破圈紅人。
作為一個職業圍棋選手。和她的前輩柯潔一樣,戰鷹也在B站以“抽象”和“不被定義”著稱。但同時,她又并非柯潔那樣的天才棋手,曾經八次參加定段賽(棋手轉職業賽事),還在2021圍甲中一人下出2勝16負的離譜戰績。
而她的走紅仿佛一場偶然。去年十月戰鷹還僅有五萬多粉絲,直播中被評論慫恿去讀了圍棋貼吧對她的評論,結果頂住了“不努力不上進想靠直播加流量”、“強點的業5就能贏戰鷹”,卻在“戰鷹不是有天賦的棋手,轉個型我感覺沒啥”的回復里破防流淚。
沒想到就此爆火,一夜之間引起B站的二創狂歡,多個UP主的切片視頻播放量超過了百萬。在抖音,戰鷹的直播切片同樣傳播量不小,這個自稱完全不懂“直播”的95后女孩,已經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主播之一。
如今再火到虎撲,在幾個平臺“平趟”、打破多個社區圈層的戰鷹,或可折射出當下互聯網受眾的一種集體情緒。而虎撲女神大賽能重回熱度高峰,也證明這種情緒,可以轉化為新的流量增量。
互聯網“樂子人”的“女神模板”
今年2月18日,戰鷹“破防事件”三個多月后,當夜直播中即將突破百萬粉。當狂歡高呼的戰鷹刷新粉絲數量到99.97萬的時候,突然伴隨著評論區一片“點點取消”字樣,大批粉絲開始取關,粉絲數掉到了98萬以下,氣得戰鷹當場黑臉。
這一場景在B站打造了多支破幾十、百萬播放的切片視頻。看完會有兩個感想,一是戰鷹直播間的活性是真的高;二是很擔心戰鷹粉絲的精神狀態,并開始關心有這樣的粉絲,戰鷹的精神狀態如何。
其實類似的“樂子人”行為對于網友來說并不陌生,尤其是在B站這個年輕人聚集、造梗玩梗的大本營,直播間的生態都比較類似。在戰鷹靠“抽象”出圈之前,這個詞正是屬于她的前輩柯潔。
而“鷹醬”顯然是更符合網友們對“抽象”、“不務正業”的期待。
“八次定段賽”、“2-16”只是圍繞戰鷹造梗的開胃菜,當年她唯一贏的兩場比賽,一場對陣剛剛定段的小姑娘張夢瑤,另一場跟59歲的女子圍棋神話芮乃偉足足下了7個小時,被網友評價為“熬老太太戰術”。
但更進一步看,戰鷹的優勢或許就來自于這種無距離感或者說“鄰家感”,無論是她在職業棋壇的發展,還是她由飛行員父親給取的名字,都不會給受眾帶來壓力、甚至會讓人覺得有趣。
相較于天才柯潔,這個躋身職業賽場的普通選手,似乎更能夠獲得普通人的共情和代入,雖然這種表現方式是玩梗和逗樂、甚至以各種方式誘導她在直播中破防。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樂子”對戰鷹有善意,其實也是有些殘忍的。但是戰鷹頂住了,并且快速適應、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流量密碼。許多從業者對此的評論是“天生能吃這碗飯”。
在戰鷹的“破防時刻”,有一條高贊評論是“鷹醬現在對網絡的認知還停留在上線大家聊天室互相問好的階段”;結果短短一個月后,戰鷹的玩梗、接梗能力已經成為全網最好的那一批,包括“抽象”、“整活”都是一把好手。
觀看柯潔評價自己“八冠王”、“誰能參加八次高考”等直播切片,也不回應,默默地切換頁面取關柯潔(不是故事結局,兩人日常在抖音的合集有160+條視頻)。
當有評論建議她放歌《三十歲的女人》,她還不知是計地說著“我還挺喜歡趙雷的”,結果大喊一番“我沒有三十歲”、“我身材沒有走形”后開始沉默聽歌,然后說“突然覺得有點代入了”。
戰鷹的直播策略是與個人特質有著較高相性的,延續了個人的“鄰家感”和日常感,與“樂子人”一起玩起來;同時,也有著相當清醒的認知,對一些評論的調侃能客觀回應。
比如此次被硬是捧為“虎撲女神”,戰鷹始終保持輸出“無語”的態度,當網友說“戰鷹真的需要這個獎杯”,她會回一句“那個比賽也不發獎杯啊!”;看到說“線下見過劉亦菲和戰鷹,兩個人真實顏值差不多”,就假裝打電話給同仁醫院眼科,要求給粉絲加個床位。
這樣的戰鷹,成為“樂子人”們的“女神模板”,在當下的大環境和娛樂環境下,其實并不難理解。而她的粉絲所表現出的活性,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可以參考的流量密碼。
“樂子人女神”將駕臨她忠誠的虎撲
說完戰鷹,我們回頭看看這波吃足了“樂子人”紅利的虎撲女神大賽。
應該說,這個屬于社區論壇的小眾選拔起初進入大眾視野,在于提供了一種“中國直男最大集散地”審美。除了第五屆四亞之后終于奪冠的高圓圓發過回應視頻,參與其中的絕大部分女神們,其實整體上是對此表現出謹慎的態度。
一方面,直男群體已經很久不是主流受眾,被標簽為“直男審美”的大賽,也很難給女神們帶來真正的轉化比如商業資源等;另一方面,大賽模式失去生命力也是不爭的事實。
2021年第六屆大賽李沁奪冠時,票數為92839票;而去年劉亦菲與周慧敏的終極對決,雙方投票的參與人數不足3.5萬。
這背后是虎撲平臺尷尬的另一面,在社區運營上其實比較弱勢,多年來活動都沒有多少新意,打造話題能力弱;包括論壇整體的“直男”偏好也越來越不明顯,從起初的體育、中年吐槽等深度話題內容,出現各類水貼和娛樂話題,社區屬性已經越來越松散。
在這種環境下,不難理解虎撲今年為“女神大賽”設置影視、音樂、體育、游戲、網紅五大賽道,希望制造新的用戶活性。
但大批“樂子人”涌入給戰鷹投票創紀錄,順利帶動話題破圈,這樣的效率或許是虎撲官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從B站到抖音、再到虎撲,圍繞著戰鷹的“樂子人”們,表現出了當下互聯網難得的流量品質:受眾畫像年輕、在線時間長;分布廣,能推動跨平臺傳播;活躍度高,不僅互動類活動參與頻繁,而且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形成整體話題。
這種流量也有其問題,比如不可控、過度娛樂化等,但至少在娛樂領域,“樂子人”的集體情緒顯然是比較適配的。
除了虎撲女神大賽,今年暑期爆款《長相思》也是玩梗高手,不但會把“樂子人”們做的梗圖轉發起來,還會通過角色號引導玩梗“玱玹是不是天生不愛笑”等,營造了巨大的話題聲量。
再到戰鷹,這個新任“票選女神”,或將成為這種集體情緒的一個icon。如今的大環境下,造梗與玩梗已經是一種共同行為,看似“娛樂至死”,卻也是許多人選擇發聲的模式。而類似的“戰鷹現象”,或許還將在更多平臺制造新一波流量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