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云
8月29日,浙商銀行(601916.SH,02016.HK)發布2023年中報。
財報顯示,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32.27億元,同比增長4.68%;歸屬于股東凈利潤77.43億元,同比增長11.03%,凈利潤時隔4年再現兩位數增長。
拆解來看,報告期內,浙商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72.14%。利息收入541.17億元,同比增加43.65億元,增長8.77% ;利息支出301.48億元,同比增加36.33億元,增長13.70%。報告期內,凈利差為1.95%,同比下降13個基點;凈利息收益率為2.14%,同比下降14個基點。
浙商銀行表示,凈利息收益率同比變動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監管多措并舉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落實助企紓困穩經濟政策要求,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生息資產收益率同比下行14個基點。二是持續優化負債結構,壓降存款成本,有效實現存款量價平衡發展,推動付息負債付息率同比下降1個基點。
與此同時,浙商銀行非利息收入表現亮眼,拆解收入構成來看,1-6月浙商銀行非利息凈收入92.58億元,同比增長8.88%,占營業收入的27.86%,同比上升1.07個百分點,其中綠色中收16億元,增幅47.6%,增幅顯著快于營收增幅,主要來自于債券承銷、代理銀團、托管和代銷業務。
對此,浙商銀行表示,該行在業內率先提出銀行業如何穿越經濟周期影響的金融理論并進行實踐,加大對綠色中收深耕推動,并取得相關成績,是“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壓艙石”的經營策略的成效顯現。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6月末,浙商銀行總資產達到2.9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903.30億元,增長11.07%。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1.65萬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1.07%和8.40%;總負債2.73萬億元,其中吸收存款余額1.82萬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1.27%和8.42%。
資產質量方面,浙商銀行趨勢向好。有所提升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45%,比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2.42%,比上年末上升0.23個百分點,資產“安全墊”繼續增厚。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浙商銀行加大存量不良核銷處置力度,同時資源轉向‘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新增業務風險較低,撥備覆蓋率逐步企穩,不良生成率較前期下降,資產質量進入改善通道,輕裝上陣進行時。”
此外,上半年 “引戰投”取得重大突破,“中央國家資本、地方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的三級資本結構加速形成。順利完成A+H股配股工作,資本有效補充,支持了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截至6月末,浙商銀行資本充足率11.8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18%,分別比上年末上升0.23個百分點和0.1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