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記者 朱簞
管理面積最大的物業公司碧桂園服務上半年業績保持了增長,并未受到關聯公司碧桂園的影響。
8月29日下午,碧桂園服務公布的2023年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收入為207.33億元,同比增長約3.4%;物業管理服務收入121.88億元,同比增長約10.9%,較2022年同期提升4個百分點;上半年凈利潤約24.89億元,同比下降約9.6%;股東應占利潤約23.51億元,同比下降約8.7%。
截至上半年末,碧桂園服務貨幣資金總額達127.12億元,同比2022年期末上升11.7%,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21.92億元。
對于投資者關注的與碧桂園關聯方風險傳遞問題,碧桂園服務首席財務官黃鵬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碧桂園服務與碧桂園控股相互隔離,在人員、財務、資產、業務和機構上都保持上市公司獨立性,高度市場化運作。從2018年起,第三方收入占總收入比例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已達到95.6%。
相比目前的房地產企業,物業公司因為有穩定的營收,負債又較少甚至為零,因此帳上都有較為充足的現金流。
碧桂園服務上半年末的貨幣資金余額達到127.12億元,其中受限資金只有1.6億元,剩下的125億元資金都是自有可流動的資金。
在碧桂園目前遇到流動性問題后,碧桂園服務管理層也特別強調,“公司不存在將現金存款作為關聯兄弟地產公司債務擔保方的情況,截至今年上半年期末,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未來也不會發生。”
對于與兄弟公司碧桂園之前的業務往來,碧桂園服務表示,會做好乙方,配合甲方保交樓,協助兄弟公司化解風險情,保持服務品質;同時,也會嚴格遵守法律底線,遵守上市規則,確保兩家公司業務和財務的獨立,不會做任何利益輸送行為。
目前房地產行業仍然處于調整期,對于物管行業今后與房企關聯帶來的風險,黃鵬認為,物管行業目前仍處于較好的發展狀態,行業總體仍然是穩健的,處于增量發展趨勢,不會因為地產行業的變動而改變對物管行業的評價。
物業管理服務作為碧桂園服務的基礎業務,目前其收入占到總收入的近6成。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的收費管理面積突破10億平方米,除“三供一業”業務外,合同管理面積16.47億平方米,收費管理面積9.16億平方米;“三供一業”業務的物業服務的合同管理面積及收費管理面積分別為9290萬平方米及8820萬平方米。
目前,碧桂園服務管理的物業共6986項,主要覆蓋五大經濟發達城市群,位于一二線城市項目的收費管理面積占比已經達到43%。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投入1.5億元資金用以集團的項目質量提升及環境改造,共覆蓋497個項目,涉及1557項內容。
除了物業管理,社區增值服務也是碧桂園服務的一大戰略核心。由于集團的結構性調整及新業務布局,今年上半年社區增值服務收入18.84億元,毛利率下降4.7%。
碧桂園服務首席戰略官徐彬淮表示,碧桂園服務未來發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變化。首先是將更多業務往市場化方向調整,并保持適當的投入;二是將商業模式重心轉移為能力和團隊建設,每個業務只選擇三個重點城市展開布局;三是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今年上半年集團在數字化和科技方面的投入超過2個億,全年預計超過4個億;四是加大對員工的投入和關懷。
對于碧桂園服務在碧桂園家族中的定位,黃鵬引用了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話語,“服務是碧桂園的明天,家族歷來重視支持物業業務發展,碧桂園服務定位從來都是獨立業務,發展策略不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向市場尋求競爭力。”
針對此前碧桂園服務董事會主席楊惠妍捐贈公司股權一事,黃鵬表示,“捐贈是楊主席深思熟慮之后的決定。”
看到各方有關捐贈的評論,黃鵬表示,“慈善需要長期的物質穩定保障基礎,基金會作為第一大股東之后,承諾十年內不會減持相應的股份,保障了碧桂園服務大股東的穩定性,使碧桂園服務有長期穩定的管理機制和管制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