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股價暴漲62%后,水產龍頭國聯水產(300094.SZ)發布了中期史上最差成績單。
上半年,公司凈虧損1.86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3284.9萬元,降幅667.67%。基本每股收益-0.16元。
從歷年中報來看,這是國聯水產2010年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同比、環比均由盈轉虧。而2019-2022年,公司已連續4年虧損。
出現較大幅度虧損,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2023年上半年蝦類市場行情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導致存貨資產減值損失有較大幅度增加”。
財報顯示,資產構成中,存貨達26.07億元,占總資產比例48.56%。這一比重遠高于同行。2022年,中水漁業、大湖股份、百洋股份存貨賬面余額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7%-24%不等,行業平均值為18.22%。
其中,公司存貨跌價或減值達到2.65億元,占比超過10%。存貨中,在產品和庫存商品為大頭,賬面余額為11.86億元和16.14億元,跌價或減值準備分別達6648.08萬元和1.98億元。
如果從收入來看,國聯水產表現還算可以,實現營業總收入26.9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1.69%。營收增長很大程度來自預制菜。期內預制菜營業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19.52%。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國聯水產成功憑借預制菜紓困。預制菜是近幾年消費領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但同時也處于酣戰狀態,要進一步打開市場并非易事。目前,國聯水產仍以傳統的魚類、蝦類料理包等中低端產品為主,對中高端市場的布局有所缺失。由此導致的結果即是,公司賺的是“辛苦錢”,毛利率和凈利率水平偏低。
中期報告中,國聯水產并未透露預制菜領域的毛利率和凈利潤。但大類業務水產食品的毛利率處于下滑,為10.93%,比上年同期減少1.86%。其主要推進預制菜精準營銷的美國子公司SSC公司期內虧損高達3680.99元。
國聯水產曾在投資平臺回復表示,美國子公司SSC公司業務受美國高通脹的消費環境及加息周期的貨幣環境影響,經營未達公司預期,是2022年虧損的重要原因。
從同行表現也可窺見預制菜賽道的白熱化。海底撈供應商鮮美來2019-2022年毛利率由23.51%下滑到20.24%。另一預制菜企業安井2018-2022年毛利率從29.72%下滑至11.42%。
總體來看,入局預制菜賽道的To B企業仍處于增資擴產階段。此前,國聯水產獲沙特主權財富基金5.6億美元投融資支持、海欣食品擬募資5.2億元,資金用途均提到了預制菜業務的擴產。
伴隨預制菜業務增加的是相關費用大幅支出。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明顯增加,達1.11億元,增幅超過15%;其中廣告費及展覽費、返利費用大增69%和419%。
預制菜的拓展進一步加重國聯水產的現金壓力。期內,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5256.73萬元,降幅達168.65%,主要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流出額增加所致;而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減少75.39%,則是因為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截至期末,公司資產權利受限賬面價值達12億元,主要因為銀行借款融資和抵押、出口押匯融資等。另外,短期借款達13億元,占總資產比重24.22%。
此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曾撬動了水產板塊的提升。8月24日,與水產養殖、食用鹽相關的概念股齊齊上漲,國聯水產、獐子島、好當家、中水漁業、大湖股份5只個股均出現漲停,國聯水產股價最大漲幅達62%。
但熱度并未維持太久。8月29日,核污染概念股開盤下挫,國聯水產跌超9%,預制菜等板塊跌幅居前。
商業專家產業空間研究院主任潮成林認為,日本核廢水排海對國聯水產下半年的業務和業績可能會帶來一定影響:“可能會導致蝦類市場的不穩定,引發消費者對蝦類產品的擔憂,導致需求下降。長期來看,如果核廢水排放引發環境問題和輿論負面影響,會對整個水產行業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