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進入下半年之后,小鵬迎來了轉機。
自王鳳英加入小鵬之后,小鵬產品定位開始變得清晰起來了。有媒體曾表示,在今年4月,王鳳英帶著產品規劃、銷售團隊,圍繞著 G6 的核心配置和價格進行了六七輪討論。
最終,這款車成了“拯救”小鵬銷量的爆款車之一。
進入到了下半年之后,小鵬的變化開始變得明顯,無論是資本運作還是對外合作。作為“蔚小理”三家中表現最差的一家,小鵬今年卻化身成為了一匹“黑馬”。
8月28日早,滴滴出行與小鵬汽車共同宣布,雙方將達成戰略合作。受此影響,小鵬汽車港股大漲近11%,市值升至1250億港元。
小鵬在港交所公告稱,為了與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就滴滴集團目前開展的智能汽車開發業務達成戰略合作,公司于8月27日與滴滴及標的控股公司簽訂股份購買協議,有條件同意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收購的最高對價約為58.35億港元。
交易完成之后,滴滴將成為小鵬的戰略股東。
根據相關協議,小鵬將推出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項目代號為“MONA”,首款產品為定價15萬元左右的A級車型,并同時面向C端和B端銷售。
也就是說,滴滴放棄造車業務,而小鵬承接滴滴這部分業務。滴滴內部的“達芬奇”造車業務也將進入尾聲。有媒體表示,根據知情人士消息,達芬奇不會再造整車,也不會再賣整車除了工程和產品會留一些人之外,品牌、營銷、售后等部門都會清掉。
侃見財經認為,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到了“淘汰賽”的階段,對于一些還未量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準入的門檻越來越高。
因此,原本能輕松撬動各種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如今也開始遇冷,一些新能源汽車項目甚至進入到了破產階段。在此大背景下,滴滴放棄造車業務也是明智之舉。因為,一方面滴滴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至于付諸東流,而小鵬也能獲得滴滴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進一步推動股價的上漲,對于本來“孱弱”的小鵬來說,又是一劑“強心針”。
也就是說,滴滴與小鵬此次合作,算是各取所需。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此前還與大眾進行了戰略合作,這次合作將以小鵬為大眾提供技術為主,計劃在2026年推出兩款大眾品牌的電動車型。
而對于小鵬而言,當下已經是萬事俱備。作為“蔚小理”最薄弱的一環,小鵬今年已經通過了兩項對外合作逐漸補齊了短板,只是不知道這里面王鳳英起到了多大作用,那么剩下來的就是一個銷量的問題。
今年以來,小鵬的股價走出了一波行情,這也代表了市場對小鵬的一種認可,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銷量能起來。
根據此前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小鵬的營收為90.96億,同比減少了57.95億元;凈虧損51.42億元,同比增虧7.4億元。因此今年對于小鵬來說,是最為關鍵的一年,如果小鵬銷量還不能提升,那么掉隊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那么通過這兩項戰略級別的合作能否讓小鵬翻身?
侃見財經認為,概率很大。原因有兩點:
第一,無論是大眾還是滴滴,他們選擇與小鵬合作就是對小鵬的一種認可,他們與小鵬之間展開合作,無疑增強了外界對小鵬的認可度,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第二,這兩項合作,均為緩解了小鵬資金層面的壓力,為小鵬帶來了比較充裕的流動性。
所以從這兩個層面而言,如果今年爆款G6能完全“挽救”小鵬的銷量,明年小鵬奮起直追理想、蔚來也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