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蓉城,熱浪涌動。
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龍泉驛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隆重開幕,開啟了11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0多名運動健兒的競技盛事,并由此將成都和龍泉驛的故事傳遞到了世界各地。

成都大運會,是一場“驚艷世界”的盛會,更是一件激發城市發展動能的盛事。“成都大運會不僅是未來大運會辦賽的標桿,也將是賽事遺產運用的典范?!眹H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表示,大運會留下的基礎設施,將進一步提升成都市民未來生活的幸福感。

我們深信,舉辦賽事,僅僅是成都大運會的“上半場”。當前,意氣風發的龍泉驛,正搶抓成都大運會帶來的機遇,在成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都篇章中,朝著“成渝制造業高地和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目標加速奔跑,續寫更加精彩、擁有無限可能的“下半場”。

?從“賽事”到“城事”:崛起的“新標桿”
“建設期間所遇到的烈日暴雨、嚴寒酷暑在這一刻都值了……”大運會開幕當晚,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璀璨的煙花,引起了曾參與主體育場建設的中建八局項目經理王巍巍的感慨。

而令王巍巍更加感慨的是:東安湖體育公園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成為40個中國新地標之一。而圍繞東安湖體育公園崛起的東安新城,則成為成都城市建設的“新標桿”。
以“賽事”謀“城事”。四年多來,龍泉驛借大運東風筑城市夢想,東安湖公園、“一場三館”、東安書院、藝術中心、東安湖劇院等39個大運會重點項目和配套項目相繼建成投用,總部經濟、創新研發、文化體育、高端酒店加速落地,城市位勢能級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首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也真正意義上步入了中心城區。

新城在崛起,老城區也在有機更新。中街、濱河北街等煥然一新,大運村所在的十陵街道脫胎換骨。借助辦賽營城,龍泉驛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攻堅五大行動,推動城市提顏值優形象,4條道路、5個城市片區、13個主要賽事通道重要節點悄然變身,展現出城市形象變化的萬千氣象。
交通路網內暢外聯。大運直聯通道高效串聯城市南北;成龍、成洛、車城大道等多條大道全面改造提升,城市動脈既通達又美觀;蜀都大道東一段建成通車,K6、K7快速公交開通,龍泉驛和主城區的心理距離、時空距離大大縮短。

重大賽事活動是打破城市漸進發展節奏、加快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推力。于龍泉驛而言,大運會是見證者,也是推動者。
賽事與城市,相互成就。幾年時間,龍泉驛身上原有的“郊區形象”“縣域烙印”已然消除,城市功能持續增強,城市品質全面提升,“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綜合實效正漸漸顯現,正迎來自己的發展“大運”。
從“全民”到“惠民”:奮進的“大合唱”
人,是城市最美的風景。大運有我,有你,也有他。
當好東道主、服務大運會、提質幸福城,龍泉驛人在用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由此表達對大運、對城市的熱愛。

在成都大學體育館舉行的排球比賽中,讓觀眾驚呼的不僅是賽場上的精彩對決,還有那些在球場上來回“閃現”的身影。這些行動迅速的“小青椒”,是球場上的快擦手。他們專注于場上球員的每個動作,一旦有人為救球倒地,就以最快的速度擦拭地面。
快擦手是賽事服務保障人員的一個縮影。成都大運會期間,龍泉驛有數以萬計的保障和志愿服務人員活躍在競賽場館、大運村、主媒體中心等場所,從事場館運行、對外聯絡、交通組織、信息咨詢、醫療救護等保賽工作。
在全球目光的注視下,龍泉驛不負所望,實現了“場館運行零差錯、安全保衛零事故、交通組織零延誤、設施設備零故障、觀眾來賓零投訴”的五零目標,累計收到感謝信466封,獲得國際各界、國際大體聯家庭的高度認可。
在龍泉驛,可感可及的大運氛圍,也從賽場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愛成都、迎大運”系列活動熱潮不斷,志愿服務小站新風撲面,“仿佛每一個人都在為大運會服務”是來自運動員們的驚嘆……這場奮進的“大合唱”,塑造了開放包容、青春活力的城市氣質。

賽事的盡頭是生活。一場體育盛會,點燃了廣大市民群眾的體育熱情,激活了一座城市的運動細胞。自辦賽之初,大運場館的建設,就被嵌入龍泉驛文旅長遠發展的版圖。龍泉驛區共有大運村、開幕場館、比賽場館和訓練場館12處,在大運會舉辦前已利用延展期免費或低價向全體市民開放,截至目前已開放近8萬小時。
從“全民”到“惠民”,成都大運會的回響余韻綿長,青春律動和體育精神,正在與龍泉驛這座城市久久交織共生。
從“敬業”到“專業”:實干的“充電器”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成都大運會是黨中央交給我們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對黨員干部服務“國之大者”實干能力的重要檢驗。龍泉驛把辦好大運會作為全區黨員干部錘煉黨性修養的“大熔爐”、弘揚敬業奉獻精神的“主戰場”和提升能力素質的“充電器”,鍛造了一支“有本事、善作為、敢擔當、重實干”的干部隊伍,為成都大運會的圓滿舉辦和現代化龍泉驛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

在籌備建設階段,龍泉驛區構建了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6組3點3線”專班和“3+6”競賽場館中心運轉機制,黨政主要領導統籌調度賽事側、城市側工作,區級“五套班子”全員一線坐鎮、靠前指揮,845名干部全職定崗、四年如一日奮戰一線,高效有力地推進了賽事籌備建設。
在大運會舉辦期間,35位區級領導全員“戰位”值守,2000余名公安專業力量、20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場館全力保賽,成功確保了大運會期間全區社會大局清風雅靜、鴉雀無聲,向世界展示了龍泉驛干部隊伍“追風趕月莫停留”的精神風貌。
四年多來,龍泉驛區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以“脫他幾層皮、干成一番事”的拼勁、干勁、韌勁,“淡化節假日、忘掉星期天”的奉獻精神和“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緊迫感,交出了一份籌辦大會、保障大運、服務大運的合格答卷。
葉融,成都大運會開幕式場館運行組副組長。在開幕式備用場館建設中,她緊急受命,連夜組織340余名專業人員,連續工作48小時,按時高質量完成了旗桿旗臺建設、舞臺改造、氛圍營造等工作,其中有數件是被號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葉融身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龍泉驛區黨員干部“敢拼敢干、善作善成”的敬業奉獻精神。

白雪,東安湖體育公園游泳場館中心執行副主任。幾年來,她潛心鉆研籌辦大運游泳賽事,從體育競賽“小白”變成了游泳競賽領域的“行家”,成為了游泳場館的保賽“定心丸”。
白雪的成長經歷,再次昭示了一個道理:要干成一件事,不僅要有敬業的精神,更要有“專業”的能力。
舉辦成都大運會這樣的大型國際賽事,在龍泉驛是“頭一盤”,只有“拼命干”、才能“專業干”。龍泉驛的廣大黨員干部正是像葉融、白雪一樣,在成都大運會的摸爬滾打中沉淀了干事創業的經驗,積累了解決困難的智慧,培鑄了“穩操勝券”的實力,有了在新征程上用“硬肩膀”扛起“責任擔”的專業能力。
在奉獻中展示擔當,在擔當中成就作為,在作為中體現價值;從開幕式的“世界驚嘆”,到東安湖的“世界驚艷”,再到站上新起點的再出發……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必勝的熱情永不冷卻,成都大運會點燃了龍泉驛萬眾一心、接續奮斗、開創美好未來的昂揚激情。
從“治理”到“智理”:溫暖的“大運藍”
現在的龍泉驛,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城更靚了……市民們將這些美好變化,自豪地稱之為“大運藍”。

大運藍,自然與大運會息息相關。在籌辦大運會的過程中,龍泉驛聚焦深化智慧蓉城建設試點,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搭建完成涵蓋9.5億條基礎信息和128萬人口信息的數據底座,建成投用智慧大運、智慧城管、智慧應急等15個智慧應用場景,給城市裝上了“最強大腦”、插上了“數字羽翼”,全面提高了城市運行管理“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通享”“一鍵回應”水平,形成了城市“數治”新模式。做實做細“微網實格”,劃定微網格6496個,涌現出了十陵街道“寧江夜話”、東安街道“反轉網格”、洛帶鎮“雙線融合”等一線群眾工作法,為平安蓉城建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城市這個有機生命體要想時刻保持“耳聰目明”,城市治理就不能只滿足于“看急診”“拼力氣”,而是要更科技、更智慧、更聰明。當前,龍泉驛正全面系統總結固化辦賽期間的體制機制、經驗做法,切實筑牢城市安全防線底線,不斷提高城市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讓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有序、更安全,以高水平安全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城運中心智慧治理平臺高效運轉、社會治理落細到最小單元、7400余名“熟人熟事熟地”的網格員入格上線……它們和他們,正在用“智慧的眼睛”守護著可感可觸的幸福城市的萬千氣象。
從“遺產”到“興產”:精彩的“下半場”
從舊城的煥然一新,到新城的快速崛起;從門票的“分秒清空”,到紀念商品接連售罄;從流動的人群,到火鍋店內的熱辣體驗……成都大運會不僅是關于青春活力、體育競技和文化交流的盛會,更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級、加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成都大運會賽事畫上完滿句號,標志著龍泉驛區“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的“上半場”完美收官。因“運”而生的東安湖體育公園、大運村、主媒體中心、東安閣、大運博物館、東西城市軸線、大運直聯通道等城市“資產”,將成為龍泉驛重點開發利用的大運遺產。
站上更高臺階、迎來更新起點,龍泉驛將用好“大運遺產”,發起又一次起跑,續寫成都大運會精彩的“下半場”。
賽后資產利用,是國際重大賽事舉辦者的必答題。其中,賽事場館“再利用”最直觀、也最立竿見影。在龍泉驛,2023全國少年體操U系列錦標賽、2023全國U19青年男子籃球聯賽決賽、2025年世運會等體育賽事已經接踵而來,世界杯游泳錦標賽正在緊密的籌備中。
各類文藝演出已排定檔期。目前,薛之謙、劉雨昕、李健、張韶涵等明星演唱會已經確定今年內在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舉辦。
巴蜀之驛,未來之城。東安湖劇院、東安書院、藝術中心等正加快招商運營,即將實現高效運行,為城市能級提升提供高品質的功能。
自建成開放以來,東安湖體育公園就一直是成都市民鐘愛的打卡游玩地,正在加快建設東安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塑造具有較高美譽度的消費新場景。
成都大運會催生的東安湖活力城,是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24個重點片區之一,將遵循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先進汽車和宇航研發創新中心、體育賽事和文化展演中心,加快構建多元共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開放時尚活力新城,打造成公園城市示范區中的“示范”。


大運村也是成都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尤為厚重的教育遺產。賽后,大運村將全部移交成都大學,實現百分之百的持續利用,打造成都重要的教研基地和對外交流平臺,讓大運會宗旨在這里得以延續,讓成都大運會成為一屆“永不落幕”的大運會。
綠色低碳作為成都大運會辦賽理念之一,貫穿始終。辦賽如此,經濟發展亦如是。龍泉驛以賽為媒,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釋放合作機遇、加速投資促進、促進消費升級,推動賽事高水平籌辦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一大批項目陸續落地,經濟復蘇穩步回升勢頭良好,2023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88.5億元、同比增長5.8%;工業增加值完成456.6億元,增長5.2%。
今天的龍泉驛,正涌動著比季夏熱浪更加熾熱的“大運潮”。龍泉驛將掀起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熱潮,進一步發揚“大運精神”,提振干勁、拼搏爭先,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都篇章新征程中奮發前進。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