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汐商業評論
“大年三十,我作為豪門千金認祖歸宗……”
這是Daisy今天在短視頻平臺上刷到的第三篇推文。對此,她早已見怪不怪,作為網文愛好者,被推送這樣的內容她已司空見慣。
事實上,在國內平均每兩個網民中,就有一個人在看網文。
數據顯示,中國網民共有10.67億,而中國社科院全新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網文用戶達到4.92億。
即便你不是網文的讀者,也一定接觸過改編的熱門電視劇、有聲小說、漫畫、短視頻等。
因此,龐大的用戶規模也給網文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2022年網絡文學市場規模389.3億元,同比實現8.8%的高速增長,網絡文學作者數量累計超2278萬、涵蓋57個行業大類。
面對龐大的市場規模與用戶群,行業玩家們都有哪些別出心裁的玩法呢?
01 網文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1998年,天涯上一位叫“痞子蔡”的網友發表了一篇名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文章,算是正式拉開了中國網絡文學的序幕。
之后網文開始繁榮,大家根據興趣愛好,聚集在寫作論壇創作,例如《悟空傳》《風姿物語》《紫川》《搜神記》《飄渺之旅》等作品風靡一時,可以說是網文創作的鼻祖。
這時期的作者大多數都是“為愛發電”,作品在當時并沒有帶來什么收入。
2003年,起點中文網推出VIP收費制度,網文迎來新時代。各大文學網站也開始興起,寫作者從金庸客棧,西陸BBS,天涯社區等論壇,慢慢到龍的天空,榕樹下,幻劍書盟等文學網站進行創作。“流浪的蛤蟆”成為第一個月稿酬過千元的網絡文學作者,更是出現了以唐家三少、血紅為代表的受益者。
之后幻劍書盟在2004年也實行收費模式,晉江原創網(女頻)在2008年也上線了收費系統。起點中文網還推出了首發制度,尤其是《小兵傳奇》的首發,讓其流量激增。
eBook和明揚中文網在此前也嘗試過收費,但因支付方式的局限性和網站功能的不完善等原因,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隨后,資本也發現了網文這支潛力股。2004年,盛大網絡收購起點中文網,2008年正式成立盛大文學,收購晉江原創網、紅袖添香文學網、瀟湘書院、小說閱讀網和小說言情網等網站,還收購了華文天下和中智博文出版機構,網絡文學由此邁出了一大步的發展,涌現數位大神作者,如夢入神機、月關、辰東、我吃西紅柿、柳下揮、烽火戲諸侯、跳舞等。
接著就是移動閱讀的興起,網文又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10年,網絡和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國內移動用戶達到8億,中國移動閱讀基地正式商用,中國網絡文學獲得井噴式發展。
在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魚人二代的《很純很曖昧》獲得千萬元級別的收入后,一批互聯網公司也盯上了這塊蛋糕,先后出現眾多文學網站和移動閱讀APP,如磨鐵文學、香網、幻文、作客文學、九庫文學等新網站,熊貓閱讀、掌閱、塔讀等APP。
同時,BAT三巨頭也盯上了網文這塊大蛋糕,起點中文網創始團隊出走騰訊,建立創世中文網;百度從完美世界接手縱橫中文網,加上收購的91助手旗下熊貓閱讀,成立百度文學;阿里則收購了書旗小說,以及部分塔讀文學股份,和其他文學網站組成阿里文學。
2014年,網文行業迎來新一輪的洗牌。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整合后成立的閱文,依舊穩坐老大地位。
掌閱為各個手機廠商官方閱讀軟件提供內容,占據市場和獨特的作品PK推薦機制逆襲成老二,咪咕閱讀、書旗、塔讀、熊貓閱讀等APP漸漸走向邊緣。
與此同時新媒體網絡文學開始興起。頭條信息流、微信公眾號、貼吧等新媒體平臺的迅猛發展,又擴展了一批新讀者用戶,其中黑巖閱讀、平治文學、哎呦互娛文學、掌中云、有書閣為代表,成為網文的新興勢力,二次元文學受到B站的影響,也開始冒出,像刺猬貓這樣的二次元APP開始發展起來。
與此同時,IP改編大規模興起,如“甄嬛傳、步步驚心、何以笙簫默”等一批爆款影視作品出現,影視改編成為網絡文學的一大收入來源。
2018年,時代輪回,免費網文再次出現。
盛大網絡董事長之弟陳大年創辦連尚網絡試水免費閱讀,同時趣頭條推出米讀免費閱讀APP,免費閱讀如鯨吞之勢迅速吸引了大量流量,開始沖擊動搖了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的市場。
2019年免費閱讀APP更是以燎原之勢紛紛涌現,頭條推出的番茄閱讀,和百度推出的七貓閱讀為其中的翹楚,占據了網絡文學的半壁江山,書旗小說、飛度小說也喊出免費的口號。這些平臺憑借大量免費內容,加上現金閱讀激勵,“用錢開路”與付費閱讀分庭抗禮。
在20年的時間里,網文行業不斷發展,隨著資本與平臺方的不斷介入,網文從單純的文學創作慢慢變成一種經濟產業。
從免費到付費再到免費,行業兜兜轉轉,似乎又回到了原點,但參與者早已人過境遷,市場則永遠屬于沖破藩籬者。
02 平臺為何對免費愛不釋手?
網文免費模式興起,并不是平臺在做慈善,細看免費閱讀APP闖入移動閱讀市場這幾年,高舉“免費模式”大旗的他們,能夠留存至今絕非偶然。
首先,目前在網文領域冒尖的免費閱讀APP,其背后基本都有資本運作的痕跡。
七貓免費小說所屬公司為七貓文化,百度持股51%;瘋讀小說的兩位創始人都來自上市公司觸寶;米讀極速版屬于趣頭條旗下;愛看書免費小說原屬于中文在線旗下……
通過自有或投資的方式,資本的助力轉化為免費閱讀APP們大把花錢做廣告營銷和資源投入的底氣。
另外,比較顯而易見的就是廣告收益。免費閱讀吸引用戶到平臺上,然后在小說內植入廣告來實現營收,利用這種模式,免費小說只要擁有足夠多的流量與廣告主,就極大可能實現盈利。
最后,則是版權的變現。無論是付費平臺,還是免費平臺,版權是必爭之地,能夠從版權之海淘金才是網文平臺如今真正的目的。
在互聯網線上流量紅利進入瓶頸的情況下,免費模式帶來的隱形紅利,沒人能放過。
得益于免費模式帶來的巨大流量,除了七貓、番茄這些免費平臺外,閱文、掌閱、起點等傳統閱讀平臺,也紛紛開啟“免費+付費”雙驅動模式。
不過,平臺實行免費閱讀后,首先沖擊到的就是“腰尾部”作者。絕大多數“腰尾部”作者的作品實現IP改編的可能性較小,版權和流量的熱鬧與他們無關,他們的收入主要依賴于付費分成和全勤獎,平臺內推行免費閱讀則將直接關系到他們的付費收益與福利。
另外,免費閱讀興起,讀者群下沉,有購買力的優質讀者群體也難免會流失,尚未形成穩定讀者群的“腰尾部”作者將難以出頭。
03 多方下場,免費平臺如何突圍?
目前網文市場已然較為成熟,市場形成了閱文、晉江、七貓、番茄等平臺割據一方穩定的市場格局,但時不時仍然還有鯰魚進場。
近期,知乎上線了一款名為“鹽言故事”的APP,承載了知乎的鹽選故事業務,提供專門的故事內容閱讀服務,新APP與知乎賬號打通,用戶可以通過原有的知乎賬號授權登錄,并保有鹽選會員全部權益。
無獨有偶,近幾年“短視頻+”盛行,電商、本地生活、社交、知識付費領域的“新一輪競爭”背后都有短視頻平臺的身影,現在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也盯上了網文這塊蛋糕。
目前,抖音正在內測一個名為“抖音故事”的功能,達人或MCN機構可以在發布的網文推廣視頻中掛載相關小程序,用戶點擊后就能進行閱讀瀏覽,還在個人中心內設置了一個名為“我的讀書”的入口,可以搜索、閱讀網文內容。
不久前,“快手免費小說APP軟件”著作權已獲得登記批準,布局網文市場的決心不言而喻。和抖音一樣,龐大的流量是快手入局網文市場的底氣,而且同樣也是為了爭奪用戶注意力和停留時長。
對于平臺來說,免費小說在面對付費閱讀平臺或許尚有回擊之力。可比起視頻平臺,爭奪用戶碎片化時間的能力卻相當薄弱,又沒有堅固的護城河作支撐,如何長久走下去,是七貓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那么,未來作為在線免費閱讀平臺,如何才能持續成為行業領先者呢?
在潮汐商業評論看來,內容和創作者依舊是一切產業延伸的起點。想要走出差異化的路線,在免費的基礎上提升用戶閱讀體驗,留存用戶,才是企業發展的重點。
“七貓們”為了拉進與前輩們的差距,把資金和心思投入到流量的引進、維護、留存上,營銷廣告花費大量資金后,如何實現針對網文質量的把控就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而目前,上述平臺內容同質化嚴重,總裁文、贅婿文、古偶文等題材長期占據各項榜單前列。
因此好的作者和好的作品,是各平臺必爭之地。
此外,平臺還要抓住微短劇潮流,持續關注多元IP開發。
米讀小說是率先吃螃蟹者,早在2020年年初就與快手達成合作,接連推出了不少爆款微短劇作品。
無獨有偶,2020年8月底,番茄小說在抖音開設了自己的官方微短劇賬號“番茄小劇場”,一共發布了《當影后有了讀心術》、《寡人有喜了》、《在嗎?超級老爸》3部作品,共32個短視頻,播放量分別為:4051萬、645萬、315萬。并且在每個短視頻作品的評論區都用賬號置頂相關引導用戶下載APP看全書的評論。
微短劇生產鏈路短,改編效率高,令其能夠高效驗證網文IP是否具有影視化潛力、粉絲吸引力和商業化可能,繼而裂變出更多樣,更適宜的改編形式,為IP成體系化、規模化的開發帶來更多可能性。
好的微短劇還可反哺原著,增加平臺流量。據米讀站內數據,短劇《秦爺》上線第二天,原著作品新增閱讀人數漲幅515.3%,作品日收入漲幅194.4%。
眼下,外界對免費閱讀APP網文質量的質疑不在少數,而平臺能做且必須要做的,就是提高內容質量,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新玩家、新技術帶來的不止機遇,還有更加緊張的競爭格局。未來,如何鞏固內容護城河,構建技術利劍,從而拉新留存、促活,將會是諸多網文玩家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最近很多網文為引流做的短視頻都很精彩,我又沉迷了……”Daisy分享道。